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突破2000萬輛,退役鋰電池的回收處理成為破解資源約束、實現"雙碳"目標的關鍵。綠捷環保科技以帶電破碎技術為核心,構建"破碎-熱解-分選-再生"全鏈條產線,年處理能力達5萬噸,實現鋰電池資源循環利用的高效化、綠色化與智能化,為行業樹立技術標桿。
一、核心技術突破:帶電破碎引領安全革命
1. 氮氣保護帶電破碎
無需預放電,直接在氧含量≤2%的密閉環境中破碎帶電電池,通過高強度合金刀具將電池解離為≤30mm顆粒,處理效率提升30%,事故率降至0.1%以下。
2. 梯度熱解與污染治理
采用分段控溫熱解技術:
- 低溫段(100-200℃)揮發電解液,回收率超99%;
- 中高溫段(400-600℃)分解粘結劑與隔膜,熱解氣經RTO焚燒+活性炭吸附處理,VOCs去除率≥95%。
3. 智能分選系統
集成磁選、渦電流分選、AI圖像識別技術,精準分離銅鋁(純度≥99%)、黑粉(純度≥99.5%)及隔膜,資源回收率超98%。
二、全流程工藝:打造"綠色閉環"產線
1. 預處理階段
廢舊磷酸鐵鋰電池單體經撕碎機初步破碎,脈沖除塵器同步收集粉塵,確保無泄漏。
2. 熱解與分選階段
熱解爐在400-600℃無氧環境中分解有機物,釋放金屬組分;氣流比重分離機(轉速300-800rpm)精準分離銅鋁混合物,純度達98%以上。
3. 資源再生階段
黑粉經研磨至微米級(200目),直接作為電池正極材料前驅體;銅鋁箔經研磨與色選,純度穩定在99%以上。
三、經濟與環境效益:變廢為寶的"黃金賽道"
1. 資源價值最大化
- 年處理5萬噸廢舊電池可回收鋰鹽3000噸、銅鋁金屬5000噸,減少原生礦產開采60萬噸;
- 單噸電池利潤達2000-3000元,年產值超億元,投資回報周期縮短至1.5-2年。
2. 碳減排與生態保護
較傳統工藝節能40%,每噸電池處理減少碳排放1.5噸;杜絕重金屬泄漏,保護土壤與水體安全,助力"無廢城市"建設。
四、政策驅動與產業協同:構建全生命周期閉環
1. 政策紅利釋放
工信部《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(2024年本)》明確要求提升鋰回收率(≥90%)、規范電動自行車電池處理,與項目技術指標高度契合,為行業樹立標桿。
2. 區域產業集群效應
項目落地江西宜春經開區,與比亞迪、寧德時代等上下游企業形成"研發-制造-回收"閉環,打造超千億級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。
3. 全球化布局
設備已出口歐洲、北美及東南亞90余國,服務贛鋒鋰業、特斯拉供應鏈,推動中國技術成為全球標準。
五、未來展望:技術創新驅動行業升級
1. 技術迭代方向
- 低溫熱解:降低能耗,提升有機物分解效率;
- AI智能分選:通過機器視覺優化參數,適配固態電池等新型電池回收。
2. 產業生態共建
推動"電池身份證"數字化追溯系統,建立跨行業回收聯盟,實現電池從生產到報廢的全生命周期管理。
綠捷環保的鋰電池帶電破碎拆解一體化設備流水線,不僅解決了安全、效率與環保的行業痛點,更以"資源化、無害化、低碳化"為核心,將廢舊電池轉化為"城市礦山"。在政策、技術與市場的三重驅動下,這一項目將成為新能源產業綠色轉型的里程碑,為全球碳中和目標貢獻中國智慧。